杂文|广州人不看春晚,都在干些什么?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叶贝贝》。 广州人不看春晚,都在干些什么?广州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我的第二故乡。南粤的广州,西北的长安,似乎都是古城……

新春里,随处可见的,岭南风格的代表:广彩。影响南粤文化深远,建筑、瓷器、绘画。和大唐恢弘、大明的简约不同,海上通商的繁荣,广粤的审美受到中西合并的影响,有市民生活繁荣的回归,因为市民阶层拥有了更多的财富,他们继承了汉族农耕文化对于家庭为核心的繁荣昌盛的期待。也有欧西基督教对于社群教会的向往。


广州人不看春晚,都在干些什么?


广州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我的第二故乡。南粤的广州,西北的长安,似乎都是古城,但广州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也许更加活跃一些,更加现代一些。也许这是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替代了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也许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看,航海技术的变革,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从文学的角度,我们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述。

看看《色戒》里,对于岭南文化的反映,也非常有意思,战乱时候的广州、香港,成为时代潮流的弄潮儿,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或者酝酿于此。但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革命城市,在解放后,越来越中庸,商贾化。


《色戒》里的香港,靡丽,战争的漩涡,使这里成为了戏剧化的所在之地。枭雄、美人、革命家、竞相登场。


南粤之都,可谓南粤的精髓之所在。中山人、湛江人、潮汕人、香港人、澳门人、韶关人、甚至外省的湖南人,都对这座千年古城有种独特的情愫。我想,这是因为市场的自由,不管怎样,生活没有出路的时候,在广州,也许会给你一条希望之路。有朋友这样形容广州,这里就是一个巨大的自由市场,好像原话,说的是:批发市场。但是我更想强调她的自由性。即使在最不自由的时代,这里也有一条水路通向“制香之港”,听说李先生、霍先生,在这条光荣之路上,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关于“自由之梦”的诠释。沙面的“白天鹅”大酒店,据说是中国最早的自由市场的五星级大酒店,是霍英东先生,为了给刚刚改革开放的广东,注入一股关于“市场和专业”的清流,而建造的。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很尊重霍英东先生,他是伟大的企业家。也许受到他精神的感动,在白天鹅酒店里面,有座室内的园林景观,是世界级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好像也是叫做什么“思乡”什么的。华人的文脉,不管飘落到世界各地的哪里,总有一根风筝线牵着。


第一次看到室内如此的景观,我被震撼到了,我见过唐代诗人笔下的终南山和流水。但从未如此近距离的感受过岭南的人文和山水。长安人寄情于山水,岭南人寄山水于情怀,亦感动,亦折服。也许故乡的水,就是时光的变迁吧。从唐朝,到如今。


南粤之都,南粤王之都,到底有没有帝王的气象呢?也许有,也许又没有。有,在于她为改革开放,做出的敢为天下先的表率。没有,又在于她的韬光养晦,不争政治的中心,只求务实生活的心。


《明月几时有》的灵魂如果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主义之精神,那么它的肉身则是港粤的平民主义之生活。


又想起电影《明月几时有》里的桥段,刨去理想主义的外衣,内瓤的东西,还是那深深的近代南粤文化的质朴厚重,西学东渐的精神。有革命的魂,更有生活的心。周迅的妈妈,房东太太叶德娴,在危急的抗日战争期间,香港天天的兵荒马乱的时候。还不忘给自己的女儿加一道肉菜,在阳台上种了南瓜什么的一些时蔬。一块糕点,给房客,不续租时,又世故的端走。生活的点滴,人情世故,分寸间,拿捏得分毫不差。这是我一个西北汉子,做不到的。我成长于长安城里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们那个时候,父母只能够靠吃铁饭碗,父亲是医生,外婆在学院里教马列主义。妈妈病退在家,也靠着原来的国家单位发得病退工资度日。我们那时候的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能够,在国家主义给我们划定的圈子里生活。多添一口菜,好像不难,但是要去看看香港,好像并不容易。长安人的骄傲,又不允许我们放下辉煌古都的历史,知识分子的精神。所以每天谈论的东西,好像都是一些和自己生活相关又不太相关的那些国家大事、文化历史、精神畅游。因为在物质层面,我们好像无能为力。

过年的时候,我记得最硬的菜就是“春晚”了,北方的城市家庭,除了围炉吃个涮羊肉,卷个鸭饼,那个时候精神上,春晚真的是很大的寄托。

后来来了广州,发现这里的人们,真的不怎么看春晚,也不谈论。大家好像更爱聊什么,年夜饭是在家里吃,还是出去吃,去哪个老饭铺尝个鲜,白切鸡是不是够嫩。或是今晚是吃佛山菜还是潮汕菜?吃完饭是去祭祖,还是去花市?更令我称奇的是,这里的商铺,从腊月20几,就开始摆花市,那些人都不回家过年的嘛?年轻人,丈夫,妇女,都还会努力的做生意,年30一过,初一的菜市场上,很多人家继续值铺。


大年初一,前店后家的生活,让大姐从容开铺,新年伊始,和平时幸福踏实的生活并无两样,这就是世人所说的岁月静好吧。


问一问一位菜市场值铺的大姐:大年初一不陪家人嘛?

大姐笑呵呵的说(真的是笑,没有一点哀伤):天天一起吃饭呀?家就在市场后面呀。儿子上大学了,给他多赚一点钱。

是啊,人家天天团圆,也不在乎这样一个虚礼。真可谓:若是两情相悦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广州人家,前铺后店的生活,是惬意的。买卖自由,生活如意。不管你春晚上说唱的再热闹,我真实的生活还是属于我自己的。我不需要在国家主义或者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中,找到归属感。我的归属,在于落地到社区的连接感,小家的兴旺,便是“国家”最生动有力的表达。


这栋祖传的洋楼,平时一楼是店铺,二楼是家人的起居室。到了年三十又成了团圆宴的所在。父子二人驻守在新春的自家门口,屋内的奶奶又望着他们。墙上挂着祖上传下来的字画和家训。


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景象:除夕夜,各家各户,并没有在看春晚。而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家的感觉。在街头巷尾,有继续做小生意的、有逛花市的,有卖花的,有在家里烹饪美食的,有在餐馆围坐喝酒的,完了之后,可以去逛花园看灯展的。这里面我想还有一个和北方不一样的自然条件,就是:暧和

真的是很暧和。说来也怪,年前几天,广州着实冷了一阵子。但是一临近过年,就暖阳徐徐来。广州城,突然一下子清爽起来,摆满了鲜花,但是躁动的人群不见了,因为大量的游子归乡了。整洁清爽的街道和公园,可以随意闲逛。但是公车、地铁照常运营。只是比平时轻快了许多。


年三十,一位老人在充满激情的英雄纪念塑像下,气定神闲地打着太极。此时的他,是孤独的,还是忘我的?英雄主义与平民生活,家与国,生命的流动与凝固,都浓缩在了这一刻。


今年的光孝寺,社会工作者帮助寺院组织志愿者,让新年前来焚香祈福的人们,变得秩序井然。移风易俗,通过免费派发福香减少过度的焚香。通过鲜花寄托祝福。在寺院的中心,志愿者们用人们献的百合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花团锦簇。


倒是六榕寺和光孝寺,听说比平时热闹了很多。新年祈福的人挺多。天暖,人和气。和北方比,这也算是南粤独有的好处吧,虽然回南天的时候,又想起北方故乡的爽快。

游子的心态,有时候非常的矛盾和暧昧。春节的归途,似乎非常的明显,但是有的时候,又不知道,是眷恋,还是探寻。

但是可爱的广州,提供了一个包容的胸怀,让四处漂泊的游子,找到了家的感觉。不知道是谁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列举了广州几十个好处。我想,大多数的,我是认可的。虽然,很多时候,我又在吐槽她,就像一对生活在一起多年的情侣,彼此经常埋怨,但是仍在一起生活。因为我们享受着彼此的好处,但又对未来有更多的期待。


广州的暖冬和青竹,当然还有实惠的房价、美食、美丽的公园、便利的公共交通,为四面八方漂泊来的游子提供了慰籍、眼前美好的生活、和生机勃勃的希望。


我想,广州的好处,除了大家说的那些好处之外,以后还可以再加上一条,就是:春节不看春晚,也有很多事情做。不寂寞,不寥落,不寒冷,活在白云山上,西关美食,东山别墅,陈家祠,六榕寺,天后宫,紫金花蕊里。当然,还有多情深情的广州人,因为我们融合了五湖四海的血脉和情义。

游子不归,亦故乡!


上金楼,从佛山到香港,要走多少里路,也许在《一代宗师》里,这路的远近不亚于从东北的飞雪再到南粤的江湖。年三十该还的,还是得还。这是江湖,更是人情世故。好像曾经的东北王 张作霖 也经常说:江湖再远,庙堂再高,也不外乎 “人情世故” 四个字。


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一代宗师》里的,宫二,北方女子,飘落南洋。是否有游子的寥落之感,但是希望叶问暖了她的心。脱去东北的紫貂皮,换上岭南的香云纱,不问“飞雪连天射白鹿”,只求“笑书神侠倚碧鸳”,春联的横批“笑傲江湖”。或者我再接一句更深的:“一笑泯恩仇”。

千年古都,百年沧桑,华人世界的恩恩怨怨,春节里,北方有歌舞,南方有花市。一笑泯恩仇,南北合欢。祈福:国泰民安,有情人终成眷属。


花城的花城广场,堪称中国当代城市的典范之作,承情珠江,肩挑新城。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摩天大厦、小蛮腰、海星沙、中央公园。广州人,春节里,不看春晚,亦不会寂寞。


叶贝贝.png


本站文章的内容来源分为注册用户的原创内容和本网站转载互联网的内容。 本站注册用户通过本站发表的一切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章、图片、FLASH、影音文件等,其版权归本站及该用户共同所有; 本站转载的文章仅限于非商业性之用,内容和版权均属其著作权人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站的某些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来信(Email:rainbow6s@163.com)指出,您可通过提供自己主张版权的证据,并承诺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接到相关通知,并核查属实后,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咬一口
  
《彩虹旗下》微信公众号
《六色橘子》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