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LGBT+公益之间的认知矛盾

在很多时候,认知的偏差并无黑白之分,这就导致了多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到最后仅仅是一个辩论技巧的胜负,看似有一个“对者”,但本质就是一个在特定范围下的“小群体心理”上的狂欢而已。

我早些时候写过LGBT+公益发展的困境和本土化的思考,都有提及过认知矛盾的篇章,后来深入思索了一番,也结合一些自身这些年在公益中的经历,个人感觉认知矛盾的影响在国内LGBT+研究、公益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桎梏。其实在很多时候,认知的偏差并无黑白之分,这就导致了多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到最后仅仅是一个辩论技巧的胜负,看似有一个“对者”,但本质就是一个在特定范围下的“小群体心理”上的狂欢而已。

1. 年龄差异

“年纪”怕是最能造成差异性的原因了,差异性进而形成认知矛盾,想想你和父母之间的争争吵吵就能深有体会了。

在LGBT+公益中,不管是对服务对象、研究对象、合作对象,还是其中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我们都没办法保证对方的年龄和我们差不多,而年龄的不同就会导致相互之间没有共同话题,甚至会逐渐产生矛盾:比如很多老一辈志愿者认为后代的繁衍是比较重要的,对同婚也多保有同情的心理,但年轻志愿者大多深恶痛绝;再如老一辈志愿者在浴室、公厕等同志场所进行同伴干预,对“性”养成了较为轻佻的习惯,而在年轻志愿者心里,这种无疑就是性骚扰。

拿性骚扰的观念冲突来说,之前张锦雄的事情爆出来,个人认为很能说明问题,这是一个老青志愿者冲突爆发的偶然也是必然,特别是在防艾公益上,专业话语叫“同伴场所干预”,意即去目标人群的聚集地,比如浴室、公厕、酒吧、公园、广场等等地方去动员他们去进行性艾检测。年轻的公益人基本已经不再考虑这种事情了,一方面是目标人数的逐渐下降,一方面则是对环境的不喜,这个肯定是大趋势,我也很认同王小波在《他们的世界》中说的“在街头巷尾搞一下是很不妥的”,但是资历较老的志愿者依然精通此道,在学习新媒体干预上又远不如年轻人,这就会造成双方共事时的矛盾。适应时代潮流的年轻人无疑是社群发展的未来,但是我们也要明白,现在的一切基础,包括群众基础、政府资源、既往研究,都是建立在老志愿者/工作人员的无数心血上,功不掩过,过不掩功。

2.教育差异

教育差异导致的矛盾不仅仅体现在公益之中了,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所谓“学历鄙视链”,本科的瞧不上专科的、“双一流”瞧不上“双非”的、研究生瞧不上大学生的、“海归”瞧不上“土博”的……比比皆是,甚至在一个学校、一个导师,都要排一排第一学历的高低。

在我看来,目前国内整体LGBT+的公益还是很少有顶尖教育的精英,看看知网就明白了,关于性少数群体的研究基本拿不到博士学位,一般而言,学科的研究是能反应出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的。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国内的LGBT+公益已经是相对比较繁荣和稳定了,这肯定离不开无数公益人的无私奉献。高学历的人才大多下限较高,但并不意味着能很好地应对国内的LGBT+发展或研究,我接触的很多能力很强、资源深厚的公益人大多都是本科以下的学历,有的甚至连高中都没上。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违背预期的结果?一方面是年龄和资历,辛苦耕耘之下的公益人大多都能抓住2005~2010年间机遇,握上政府支持的大手,只要持续运营,基本都会拥有一些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年轻志愿者大多还是有些“眼高手低”(我知道这是个喷点),即瞧不上公益前辈的“过时”言论,又觉得政府的支持是一种“束缚”。借用大刘的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放在国内LGBT+公益身上颇为合适,不过我也相信,多些耐心和辅导,这些“后浪”总有一天要高过“前浪”的。

3.党政认知矛盾

这个算是“中国特色”了,意思就是对党、对政治的认知差异,也是最容易出现矛盾的地方,这个其实是“左倾主义”和“右倾主义”的区别,一个不小心就会吵得不可开交:一方认为社群要平权、要民主、要有觉悟,另一方则坚持要慢慢来、要生存、要认清现实。扩展开来,对于社会包容度的认知差异也适用,不过大多都会归结于党或国。

水平有限,我很难评判哪个正确,哪个错误,左倾和右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共产党当时的路线大抵适用于目前的社群发展,“既要防止左倾主义错误,又要防止右倾主义错误”。

(求生欲让本攻言尽于此~)


4.研究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最为明显的就是酷儿理论、多元性别和二元论之间。

目前很多性与性别研究都是比较赞同前者的,认为它鼓励了人们建立自由、平等、多元的社会观,在长线上观察,也确实会对LGBT+社群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我本人也是比较同意这种观点的。

不过——我个人认为该理论放于目前国内社会还是有些超前。前些日子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机进行健康码验证,其实双方都没错,理性看待,一个超前的理论会引起滞后者的“跟不上”,在社群发展中,这种断裂式的“筛选”很有可能是致命的,它会造成公益组织内部只剩下秉持相同理论的少数人。在国内,即使是性少数群体,大多的还是习惯于传统“二元论”,而且这种认知是深入骨髓的“习惯”,对方有能力、有热情、有恒心去投身公益事业,但在这样的公益组织中,他是格格不入的,甚至会被直接拒之门外。我在武汉某组织就发现过这种论调,或是挑选志愿者认为其“理念落伍”的,或是认为征文宣扬二元论的,总之,你得符合最新的“理念”。

一个提倡“多元”的组织总要容下多元的理念,至少你得给对方一个学习的平台不是?

5. 矛盾的恶果

认知矛盾在LGBT+社群中比比皆是,除了上述四点,还譬如:有人赞同双人性关系,有人提倡开放性关系;有人高举同婚大旗,有人解构婚姻的本质;有人认为代孕是你情我愿的生殖权利,有人则认为它侵犯了女性的权利……等等,不胜枚举,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大开眼界,哪怕一丁点小事都会引发这些本有的“导火索”。

任何人在与人相处之中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矛盾、冲突,个别认知矛盾可以搁置,不会对公益发展产生太大影响,但是有的矛盾可能是组织发展的基本目标,这个时候就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出现分裂,而且能一笑泯恩仇的“圣人”很少,争议的出现往往也意味着双方的隔阂。人人都爱面子,可面子一旦撕破,再缝上可就难了,哪怕为了面子,我也不可能和对方握手言和。

其实,大多数人都明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个多么正确的方针,但“求同存异”何其难哉!要么抛弃偏见与矛盾求利益,要么“存异”求面子,在无私奉献的公益之中自然很难存在前者,那就总要争个面子,你排斥我,我挤兑你,LGBT+公益之路只能愈加漫长了……


本站文章的内容来源分为注册用户的原创内容和本网站转载互联网的内容。 本站注册用户通过本站发表的一切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章、图片、FLASH、影音文件等,其版权归本站及该用户共同所有; 本站转载的文章仅限于非商业性之用,内容和版权均属其著作权人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站的某些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来信(Email:rainbow6s@163.com)指出,您可通过提供自己主张版权的证据,并承诺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接到相关通知,并核查属实后,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顶一下
  
《彩虹旗下》微信公众号
《六色橘子》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