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异性恋,我是你的“同志”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 谈性说爱LoveMatters ”; 否
作为直人,究竟应该怎么去理解、对待同性恋?以下是一份基于不同身份的“同性恋盟友”操作守则。包括一些我们平时经常会被问起的问题。如何对待身边的同性恋?看看这篇文章就知道啦。有些道理对其他性少数身份的朋友也适用的吧,毕竟理解和尊重永远是人类相处的基石。

微信图片_20180617120944.gif




你身边或许也有同性恋

可能还是你非常亲近的人

不管你是直是弯

你都应该成为他们的盟友

就像你在其他任何时候一样




六月是同性恋骄傲月,缘起于1969年6月性少数平权运动上里程碑式的“石墙运动”。现在几十年过去,人们对性少数群体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争取平等权益的性少数群体已不再局限于同性恋,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直人参与。这些对性少数友好的直人,被称为“直同志”。


但是从大环境来看,“恐同”情绪仍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同性恋仍然可能会遭遇各种不公正的待遇。有时,误解和伤害来自身边亲近的人;有时,他们的身份也对亲朋好友造成“伤害”。那么作为直人,究竟应该怎么去理解、对待同性恋?


以下是一份基于不同身份的“同性恋盟友”操作守则。包括一些我们平时经常会被问起的问题。如何对待身边的同性恋?看看这篇文章就知道啦。


有些道理对其他性少数身份的朋友也适用的吧,毕竟理解和尊重永远是人类相处的基石。


我的朋友是同志怎么办?


如果你是异性恋者,突然有一天,你的同事、同学或朋友向你出柜,你该怎么办?

一般而言,如果有同性恋者向你出柜,说明ta十分信任你,你对于ta非常重要,或者ta认为你是个靠得住的朋友。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能会不知说什么是好。不要担心,因为你需要做的只是做你自己,并且坦然面对自己的感受。
 

你应该做的:


感谢ta的信任。谢谢ta将如此私密的信息告诉你,告诉ta这种信任对你来说意义重大。有时候,一个真诚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微信图片_20180617120751.jpg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ArtOfPhotos


尊重ta的隐私。不要越俎代庖,在别人面前“替ta出柜”,散布ta的八卦。要让ta自己决定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向其他人出柜。

关注ta身体和情绪的变化。因为很多同性恋者在出柜期间,会承受常人难以理解的压力和焦虑,所以要不妨跟进了解一下ta最近的想法,如果你发现ta有长期的抑郁迹象或自杀自虐的倾向,应该及时规劝ta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了解更多关于同性恋和双性恋的信息。我们总是可以从和我们不同的人那里学到更多东西,所以不妨把它当作一个探索和成长的机会。不要毫无批判地接受从朋友或家人那里听到的观点。你可以在我们的网站上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如果ta还打算向其他人出柜,请让ta感受到你的支持。

 

你不应该做的:


不要改变你看待ta的方式。ta并没有变。ta们然是昨天或上个星期你见到的那个人,而如今你只是对ta了解更多了,并不意味着你就应该换个方式跟ta相处。

不要对ta评头论足。相比于异性恋者,同性恋者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经历过相当多的曲折和艰辛。既然同性恋是人类的正常性倾向之一,这个世界是如此多姿多彩,为何不欣赏ta的不同?

不要怕说错话,不用感到有压力。因为你可以事后回去告诉ta你可能说了不恰当的话。当你说错话时,你应坦然承认你是在学习和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说错话是正常的,只要你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讨论一些对你来说是新的、甚至让你不太舒服的事情。

不要冷落你的朋友。在你们居住的地方,有可能还存在着针对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的不同程度的骚扰、歧视和仇恨。请多关注你的朋友,给ta更多的支持和关爱,不要让ta孤立无援。


我的孩子是同志怎么办?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告诉你,ta是同性恋,你会怎么办?不要慌张,本章就为你准备了一些常见的问答,请你仔细阅读以下根据案例总结的对话,因为这对于你和你的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问:同性恋到底是什么?


答:同性恋是人类正常的性倾向之一,是古今中外都一直存在着的社会现象。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被同性所吸引。
 

微信图片_20180617120800.jpg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Dragon Images


问:为什么我的孩子是同性恋?


答:同性恋的成因目前仍旧是一个未解之谜,但科学界普遍认为,同性恋是天生的。当你知道孩子是同性恋之后,会很自然地把责任归咎到自己头上,认为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对、对孩子疏于关心、夫妻关系不好或自己性格不好等造成了孩子的同性恋性倾向。

事实上,一个人的性倾向和家庭出身无关,无论是富有家庭还是贫穷家庭,无论是夫妻和睦还是单亲离异,无论是高学历家庭还是低学历家庭,孩子都有可能是同性恋。所以,请不要再责怪自己,因为这并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你的错。

 

问:为什么这么稀罕的事偏偏发生在我身上?


答:很多父母在孩子出柜之前,对同性恋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ta们会认为同性恋是极其罕见的心理疾病,不可能发生在自己家里。其实,同性恋是古今中外常见的社会现象,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认识是,同性恋者占总人群的比例约在2%到5%之间。

换言之,中国约有2800万至7000万同性恋者,就算以2800万最低线计算,这一数字也约相当于意大利或英国总人口的一半,比台湾省的总人口还要多近500万!所以,不要再以为同性恋是极其罕见的,因为同性恋者其实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你过去没有听说过同性恋,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留意过这一话题,或者你身边的人隐瞒了ta们的性倾向,你不知道罢了。
 

问:我的孩子是不是学坏了?


答:有些父母在得知孩子是同性恋后,会将责任归咎于孩子身边的人,比如担心是不是被别人引诱了、是不是遭受过性侵犯、是不是被朋友带坏了,或者是不是失恋受刺激了等等。但如上所言,科学界普遍认为,同性恋是天生的,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有可能有同性恋者的存在。

另外,同性恋不是道德败坏,在过去,某些出版物和某些媒体上充斥着大量污名化同性恋的内容,但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这一情形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同性恋不是“学坏”,因为同性恋和道德无关。如果有人硬说同性恋是不道德的,那么这个人本身的道德标准就有问题!

 

微信图片_20180617120806.jpg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Rawpixel.com


问:我的孩子变了吗?


答:你的孩子在出柜之前,和出柜之后,始终都是同一个人。Ta还是那个你认为永远也长不大的小孩子,你心里永远感恩的最宝贵的礼物。

你很可能很想当然地认为,你给了ta生命,你抚育ta成长,所以你理所当然知道ta的所思所想。其实,大多数同性恋者在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了自己的不同,ta们往往要经历几年乃至十几年的痛苦与折磨,才能最终认清并悦纳自己的性倾向。

因为社会的偏见和性教育的缺失,同性恋这三个字在ta们心中,曾经是无法让人知晓的绝对秘密和难以承受的沉重包袱,ta们揣着这一深埋于心的秘密,孤独地抗争了很多年。所以,当ta们带着这一秘密跟你分享时,你肯定感觉到震惊,你会觉得自己原来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你还可能感到失望,因为ta违背了你为ta设定好的一切蓝图。

但是,你的孩子并没有变,昨日的ta和现在的ta没有不同,唯一的差异在于,ta终于有勇气、有担当地向你展现了ta真实的一面。

 

问:我需要带我的孩子去医院么?


答: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心理学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等在内的国际权威医学界和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性倾向不是心理疾病,不是精神障碍,不需要治疗,更不可能被“纠正”。

在中国,2001年,中华医学会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删除,这意味着同性恋不再被视为一种心理疾病。所以,任何医院或心理诊所,都不可能“治疗”你孩子的“病”,因为同性恋根本就不是病。当然,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因为性倾向认同,导致了严重的抑郁,或有自杀自虐倾向,就应当带ta及时就医,以免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问:结婚会改变孩子的性倾向么?


答:不能。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是同性恋,是因为还没有和异性谈恋爱、结婚或发生过性关系。其实,同性恋和异性性行为无关,大多数同性恋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自己的性倾向,也有一些已婚的同性恋者,是在婚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的。

如上文所述,同性恋是正常的性倾向,不可能被“治疗”,也不能被“纠正”,所以找个异性结婚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地,如果你不分青红皂白强行催婚,不仅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抑,不利于ta的身心健康,还会拉无辜的“同妻”(指同性恋者的异性恋伴侣)下水,对他人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问:我该怎么做才能“预防”孩子成为同性恋?


答:同性恋不是疾病,不可能改变,更谈不上预防。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改变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可以“预防”孩子成为同性恋的。任何声称可以预防同性恋的说法,都是不被主流科学界所承认,更是不能被采信的。

微信图片_20180617120813.jpg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Syda Productions


问:我的孩子会孤独终老吗?


答:你的孩子并不孤单,全世界有成千上万跟你孩子一样的人。Ta有机会找到同类,找到真爱,并和相爱的人相伴到老。过去,同性恋者只能去酒吧、浴池、公园等地方寻找同类,得益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寻找到同类已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你无需对孩子的感情问题过分担心,哪怕你的孩子是异性恋者,爱情同样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呀!
 

问:我的孩子老了怎么办?


答:“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中国仍然十分盛行,但在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日益走向健全的今天,你不必为孩子的将来过分担心。当然,如果孩子将来打算组成家庭,并通过收养或试管婴儿要小孩的话,你可能会更加放心。

另外,不要忽视来自社群的支持,目前已经有国内外的同性恋组织开始尝试“同志养老”模式,比如开办同性恋养老院等,所以,等你的孩子老了的时候,身边很可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照应。

当然,你也可以提醒孩子要从金钱方面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可以购买养老保险,做好理财规划等等。
 

问:我的孩子将来会有自己的家庭吗?


答:科学技术的发达,和收养制度的健全,为同性恋者的“传宗接代”带来了可能。中国已经有不少单身的同性恋者或同性伴侣,通过试管婴儿或收养等方式,成功迎来了下一代。但这要取决于你的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打算,你应当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
 

问:同性恋在中国是合法的么?


答:是的。双方自愿的、私下的、两名成人间的、非盈利的同性性行为不是违法的,更不是犯罪。1997年《刑法》修订时,删除了过去常被用于拘留和逮捕同性恋者的“流氓罪”,这被中国学者和同性恋社群形容为同性恋“非罪化”的标志。目前,同性恋者的人身权益和异性恋者一样,都会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
 

问:如果同性恋是正常的,为什么社会不予承认?


答:有些家长会反问,既然你们口口声声说同性恋是正常的,那为什么中国社会对同性恋还存在着大量的偏见,为什么中国法律对同性恋权益并不认可?我们想说的是,民意的改变往往是落后于科学研究的而立法的改变往往基于多数人的民意


微信图片_20180617120821.jpg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Rawpixel.com


自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录中删除仅仅过去了20几年的时间,全球许多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任何一项社会变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看到这些年中,中国已经取得的进步。尊重和认可少数人的性倾向,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问:我的孩子在生活中可能遇到哪些风险?


答:在中国,针对同性恋者的误解、偏见和歧视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这包括:在职场上,你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性倾向的不同遭到排斥乃至解雇;在朋友圈里,你的孩子不同的性倾向可能成为无聊之人消遣的八卦;在学校里,你的孩子可能会遭到坏孩子的欺凌和威胁;甚至在同性恋群体中,针对年老、肥胖、未出柜、结婚者的内部歧视同样存在。

但是,你也不要过于担心,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正在开始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无论你的孩子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ta们都会长大成人,始终都要独立面对生活中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挫折有时不见得是坏事,你要相信你的孩子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这些问题。

当然,你也要明白的是,任何变革都不会一蹴而就,社会观念的变化往往是缓慢而反复的,如果你敢于站出来为同性恋群体发声,哪怕影响一个人,相信你的孩子都会为你感到自豪的。

 

问:在孩子向我出柜后,我该怎么办?


答:很多同性恋者的家长在得知孩子的性倾向后,都会用“五雷轰顶”这样的词来形容那一刻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复杂而深刻的,可能包括震惊、恐惧、失望、自责、同情、茫然、绝望等等。很多同性恋者在出柜后,幻想着父母能够一下子接受自己,但这种愿望在现实中可能性很小。

如果你需要一些时间来思索,不妨请求孩子多给你一些时间,等心情稍微平复之后再来表态。当然,在现实中还有很多家长是暴跳如雷甚至以死相逼的,辱骂和殴打孩子的家长也很常见,但是这种反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很可能会让本来可以和缓处理的事情变得一团糟甚至成为悲剧,你的孩子可能从此远离你,ta可能会逃跑、会私奔、和你断绝关系,甚至可能轻生。

所以,当你知道孩子是同性恋者后,你不妨给自己和孩子一段时间,先来了解一下同性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在我们的网站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的网站上,有很多有关同性恋的科普资讯,你还可以向专家咨询,为你答疑解惑。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和其他同性恋者的家长取得联系,看一下别人是如何处理的,坦诚交换一下内心的感受,比如你可以通过同性恋亲友会的电话热线和亲友恳谈会结识一些家长。在做了这些事情之后,如果你能够接受孩子的性倾向,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变得更加亲密。如果你仍然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不妨多给自己一些时间适应。

无论如何,你需要明白的是,你的孩子在出柜之前和出柜之后,仍然是同一个人。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你对孩子可能总是有很多的期待,比如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嫁/娶个好老公/老婆、生个好孩子等等。但说到底,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过得开心、幸福,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就是你能够给予孩子的一生的最好礼物。

 

问:如果我能接受孩子,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


答:中国人有浓厚的亲情观,对你的孩子来说,你的接受与认可,对于ta至关重要。首先,这意味着ta终于可以在自己最亲近的人面前,不必带着面具生活,还有什么能比做真实的自己更让人快乐的呢?孩子深藏心中这个多年的大石头落地,意味着ta可以自由、自信和阳光地生活下去。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

其次,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偏见和歧视的社会中,孩子可能在学校、职场等地方遭遇到来自身边人的压力。孩子往往会将父母当成最大的靠山,你的支持会让你的孩子以勇敢和自信的心态来面对这些压力。

最后,当你接受了孩子是同性恋这一事实后,你会发现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把这一深藏于心的多年的秘密与你分享,是因为你对于ta至关重要,当秘密和误解销声匿迹,你会发现孩子更愿意将心里话与你倾诉,告诉你这样和那样的故事,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将变得更加亲密。

 

问:我如何走出心理阴霾?


答:有一种说法是,“同志出柜父母入柜”,意思是说有些父母在得知孩子性倾向后,会陷入长期的情绪低落和抑郁,久久难以释怀。

对此,我们认为,接受孩子是同性恋者只是第一步,在摸清楚同性恋是怎么一回事后,你应和伴侣与孩子不断就此事沟通,彼此扶持,共度难关。在这期间,尤其是要注意亲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如有不适,应立即就医。

其次,不要封闭自我,要找到你的同类,和其他同性恋者的父母取得联系,因为你与ta们有着相似的经历,所以很容易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份友情会成为你坚定的支撑。最后,如果你仍然长时间闷闷不乐,或有抑郁倾向,我们建议你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诊所是为普通人服务的,不要以为只有“有病”的人才去心理咨询,或许心理咨询师能帮你度过这一难关。
 

问:网上的信息是洗脑的么?


答:有一些父母在得知孩子是同性恋后,将自己封闭起来,拒绝接受一切新的信息,而且谴责网上或出版的科普资料都是洗脑。我们能够理解你的这种顾虑,但请不要不相信科学。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这些事情你可能是从媒体上看到的,或者是从朋友那里听到的,但科学却是确凿而有依据的。

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等在内的国际权威机构均表示,同性恋不是疾病,而是人类正常的性倾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曾说过,结束对同性恋的恐惧情绪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安全和尊严,而且可能涉及到无数人的生存。如果你一味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拒绝接受一切新信息,你和你的孩子都将永远无法得到解脱。

如果你还是不相信科学,那就相信爱吧,因为爱是世上最美丽的语言。爱不是溺爱、不是控制、不是命令、不是独断,爱应当是尊重、是平等、是无私、是宽容。你不妨问一问自己,我是真的爱孩子吗?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我是异性恋,但我也想成为他们的“同志”


所谓“直人盟友”,就是坚定支持同性恋群体的异性恋者。这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它需要你拥有灵活变通的能力,也需要终生的学习。成为一个好的直人盟友需要经历几个阶段,你不妨可以看看你现在处于哪个阶段,看看你还可以做些什么。
 

第一阶段:从你自己开始


想要做一个好的盟友,你需要从自己开始。你可以问问自己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性倾向的,并且坦然接受它。你需要对五花八门的性都有所了解,并且去学习一些术语和“行话”,比如1、0、0.5,T、P、H,等等。如果有疑问,你也可以去问问你的同志朋友们,或去参加一些分享会,倾听拉拉、男同、双性恋者的生命体验。如果不了解一个群体,你很难真正做到支持ta们。

另外,你应该看到,歧视真的存在。你可以虚心承认,你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理解另一种生活是什么感觉。然后敞开心扉,听听别人的故事和经历吧。
 

第二阶段:替ta们说话


在这个阶段,你已经对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所面临的不公更加敏感了,那么,何不努力让更多的人有这样的觉知?

比如,不要让周围的人乱开同志的玩笑,或者发表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言论。当有朋友说“那个人好娘”、“真恶心”之类的话时,请告诉ta们,这样很无礼。面对那些言语上的暴力和伤害,你可以站出来阻止,这样,你身边所有的朋友和家人,不管ta们爱着异性还是同性,都会感到温暖和关爱。
 

第三阶段:拿行动挺同志


就算你不是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你也可以看到ta们面临的歧视和不公。很多直人都希望成为ta们的同盟军。尤其是当你认识的人中有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你又想要支持ta们的时候,你会自然变成一位直人盟友,或称“直同志”。

直人盟友会为同性恋权益做斗争,并希望以行动参与来影响更多的人,让ta们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接受不同的性倾向。这可以避免人们开一些相互冒犯的玩笑,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同志权益运动中,或成为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的好朋友。


微信图片_20180617120647.jpg

片来源:Shutterstock/Ermolaev Alexander


要成为一个好的直人盟友,可以从了解自己的言行会如何影响他人开始。慢慢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开放,而不会因为无知和偏见而伤害身边的同性恋或双性恋朋友了。当然你也可以关注或加入一些同性恋亲友组织,为ta们的公益活动尽一份力,一起努力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更多信息尽在谈性说爱中文网lovematters.cn,微信:LovemattersCN,微博@谈性说爱LoveMatters 。

谈性说爱.gif

本站文章的内容来源分为注册用户的原创内容和本网站转载互联网的内容。 本站注册用户通过本站发表的一切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章、图片、FLASH、影音文件等,其版权归本站及该用户共同所有; 本站转载的文章仅限于非商业性之用,内容和版权均属其著作权人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站的某些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来信(Email:rainbow6s@163.com)指出,您可通过提供自己主张版权的证据,并承诺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接到相关通知,并核查属实后,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顶一下
  
《彩虹旗下》微信公众号
《六色橘子》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